湖南省護鳥營|守護候鳥遷徙通道,是候鳥守護者對祖國的表白
國慶期間,湖南省護鳥營卻集結新化、新邵、藍山、新寧等地護鳥營骨干在新化縣維山鄉組織了一場特別的培訓。本次培訓主要圍繞“如果開展風電項目對鳥類影響的調研”進行。

第一天(10月2日)
下午三點,候鳥守護們分別從長沙、新化、新邵、新寧、藍山趕到維山鄉政府匯合。培訓分為二個部分:一是我會會長何建軍對參加本次調研的候鳥守護者進行野外帳篷使用及野外安全防護知識的培訓;二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張志強副教授對如何去識別鳥、如何定位所在位置、如何識別生態環境類型、如何記錄當時的天氣狀況,如何記錄鳥種、數量、距離監測點距離、飛行高度和方向等知識做了詳細的講解。培訓為候鳥守護者能更專業更有效率的開展接下來的調研工作奠定基礎。
為了更好論證擬建的維山風電場建設項目是否在候鳥主要遷徙通道上以及對鳥類的影響,候鳥守護者將駐扎在山上進行日夜監測。由于擬建風電場路途遠、路況復雜,候鳥守護者不得不放棄汽車,改乘摩托到達觀測點進行探路、實地考察。
第二天(10月3日)
一早,還在執勤堅守崗位的新化縣森林公安特意邀請候鳥守護者一行前往森林公安局,就調研一事給予支持和通力配合,調研組一行還參觀了儲存室。新化縣森林公安局近來針對重點地區進行大摸排、大巡查,有力地打擊了非法狩獵者的囂張氣焰,繳獲一批氣槍、探射燈、誘聲器等違法器材。前日晚更是與在地候鳥守護者聯合行動對非法打鳥者進行了執法。
與新化森林公安的工作討論結束后,隊伍兵分三路,第一路由張志強教授帶隊,對當地的千年鳥道進行實地走訪考察;第二路由新邵、新化的候鳥守護者根據風電廠工程圖并結合第一天的實際考察情況,上山進行觀測任務;第三路的新寧、藍山的候鳥守護者則返回自己的陣地,組織各自隊伍在本地風電場開展監測。候鳥守護者為期3天2晚的觀測和專項調研正式拉開序幕。
第三天— 第四天(10月4日—5日)
由于需要48小時連續觀察,候鳥守護者需要在野外安營扎寨,第一時間記錄鳥類資源情況。觀測點離補給站距離較遠,候鳥守護者每天只能吃上一餐米飯。
清晨的第一聲鳥鳴能掃除過往的一切陰霾,觀測到的每一個鳥巢都是大自然饋贈的禮物。即便觀測環境非常艱苦,也無法改變候鳥守護者溫柔的笑容,候鳥守護者的堅韌意志力使得調研任務圓滿完成。這也是候鳥守護者在祖國母親70華誕之際獻上的最樸實、最誠摯的表白。
在未來,我會將積極關注風電場的建設與運行對鳥類及其遷徙的影響,希望各地候鳥守護者自主加入進來。同時,我們希望與相關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共同合作,為探索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可持續方式尋求方法。